《懸梁刺股》的故事
時間:2023-05-17 來源:養娃家
懸粱:從前,有個名叫孫敬的人,勤奮好學。晚上看書的時候,為了讓自己不打瞌睡,便用繩子的兩頭分別牽住頭發和房梁,防止打瞌睡。刺股:蘇秦經常讀書讀到深夜,想要打盹的時候,就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,用痛感使自己清醒過來,振作精神繼續讀書。
《懸梁刺股》的故事
懸梁
古代有一位賢士,叫孫敬,字文寶,非常喜歡學習,孜孜不倦,每天閉門從早到晚一刻也不停地學習。
有時到了三更半夜的時候很容易打瞌睡,為了不因此而影響學習,孫敬想出一個辦法。他找來一根繩子,一頭綁在自己的頭發上,另一頭綁在房子的房梁上。如果讀書疲勞困倦,眼睛一閉上,睡著了,頭必然要低下來,那么,懸在梁上的繩子就會拉起頭發扯痛頭皮,他就會因疼痛而清醒起來,這樣就能夠繼續讀書了。后來,孫敬終于成為當時有名的大學士。
這就是孫敬“頭懸梁”的故事。
刺股
“錐刺股”講的是蘇秦的故事。
戰國年間,蘇秦家境貧寒,他曾拜當時名學者鬼谷子為師,學得了一套治國平天下的理論經論,就想為國家效力。
那時秦惠文王勵精圖治,招賢才。蘇秦應前往,獻出他的治國安邦大計。秦惠文王未能采用他的計劃,他只得怏怏地回到洛陽。家中父母見兒子沒出息,連工作也找不著,直對他嘆氣,老婆更不用說,坐在紡車上織布,根本不用正眼看他。他餓得難以忍受了,只得厚著臉皮,向嫂嫂討一碗飯吃。嫂嫂對他也沒有好臉色,厲聲說:“還吃飯哪?連燒飯的柴火都沒有了!”蘇秦被駁斥得幾乎流出淚來。他回到自己房中,仰頭興嘆:“一個人貧窮的時候,妻不認為他是丈夫,嫂不認為他是小叔子,父母不認為他是兒子,我有什么可說的呢!”
于是他更加發奮讀書,夜里讀書困倦的時候,他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防止瞌睡,血一直流到足踝,當然痛得睡不著覺了。就這樣夜以繼日的研究,一年就取得了成就。最后,蘇秦終于發達了,他在秦國獻出一統天下的政略沒有獲得成功,于是就立刻改變政略,說服山東六國(齊、楚、韓、趙、魏、燕)聯合起來結成了一條“合縱”的戰線,共同反抗秦國,不讓秦國出潼關一步。因此,蘇秦佩帶了六國相印,從楚國回趙,儀仗隊有幾里路那么長,騎兵步卒,執戈持盾,圍繞在蘇秦座車之旁,車前車后,旌旗蔽天。各國諸侯派來的專使,隨節獲送,儼如一個國君出巡。當蘇秦車駕經過洛陽他的家門時,蘇秦的嫂嫂、弟弟、老婆看到這副威儀,嚇得俯臥在地,頭都不敢抬。以前他們的那副勢利小人相現在都無影無蹤了。蘇秦回到趙國后,趙肅候立即封他為武安君。
成語寓意
懸梁刺股這一歷史典故表現了孫敬、蘇秦好學勤讀的刻苦精神,表明只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就會有收獲的道理,用以激勵人發憤讀書學習。如果想要把事情做成功,就要下定決心,目標明確。要肯吃苦,肯努力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。
懸梁刺股告訴我們什么道理
懸梁刺股比喻廢寢忘食地刻苦學習。這個故事告訴我們:學習要鍥而不舍、勤奮刻苦,才能取得成功。任何事情,只要付出時間和精力,就會有收獲。
懸梁刺股近義詞
裹足取暖、懸頭刺股、囊螢映雪、鑿壁偷光、映雪讀書、韋編三絕
懸梁刺股反義詞
不思進取、不求上進